巍巍会稽山,悠悠鉴湖水。绿色家底丰厚的绍兴,以饱蘸绿意之笔,不断绘出壮美生态画卷。
“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连续第二年获得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金鼎,成功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一年来,绍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环保督察整改,加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高标准打造美丽浙江的“绍兴样板”,生态优势不断稳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提质进位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山水相依、水城相融的生态长卷,是绍兴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也是绍兴治水的有力见证。
一年来,绍兴市持续推进河岸共治,全面守护碧水清波。一方面,强化总氮污染管控,印发《绍兴市曹娥江和浦阳江流域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方案》,制订实施曹娥江全流域“一点一策”总氮管控方案,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紧抓水质治理提升,深化入河排污口整治,进一步完善断面水质反弹预警机制,每月对地表水断面水质情况实施三级三色预警,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消除黑臭水体隐患,高效部署蓝藻防控和汛期治理工作。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绍兴市省控及以上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省对市考核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今年8月,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揭晓,绍兴再夺“大禹鼎”金鼎,这是绍兴捧回的第八尊“大禹鼎”,也是连续第二年夺取金鼎这一最高荣誉。
治气方面,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上综合施策。
市、县两级组建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深化市领导包联督导机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包点防治”机制,明确“1(市、县各1位领导)+1(1个问题督查发现组)+N(每个污染源由镇街、村社各1名干部包干负责)”管控责任,形成一体贯通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格局。
同时,联合多部门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8+1”专项行动,牵头优化柴油货车OBD、非道路移动机械、露天烧烤油烟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方案,全面推进涉气“低散乱污”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重点治理工作。此外,邀请行业专家分析研判绍兴市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和变化趋势,对涉气企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重要点位治气工作开展精准帮扶,进一步强化“人防”力度;试点上新“光量子激光雷达”等高精设备,强化VOCs自动监测站、空气超级站等大气复合污染检测功能站联网联动,完善数字化监管系统等,进一步发挥“技防”作用,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全市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81.3%,较一季度末下降15微克/立方米,降幅居全省第三。
每微克下降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推进环境治理的担当勇气和执着拼劲,是老百姓更为直观的感受——雾霾天少了、空气变好了、城市更美了。
绿色转型
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
今年4月,美丽绍兴建设推进大会绘制了绿色转型路线图——加快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完善绿色能源体系、构建绿色创新体系,以更快速度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位于诸暨市的浙江金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生产环保过滤材料的企业。今年,公司不仅在厂房屋顶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还将原本废弃的边角料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绿色制造水平行业领先。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
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向绿而行,绿色园区、低碳工厂不断涌现。近日,省经信厅等部门联合公布了2024年省级绿色低碳工厂名单,绍兴市4家企业入选。至此,全市已有省级绿色工厂26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除了省级绿色工厂,我市还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市级绿色工厂316家,不仅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梯队,还在各行业遍地开花,既有纺织印染、化工等传统企业,也有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企业。
绿色发展既是市场机遇,也是企业转型动力。12月18日上午,康恩贝集团20万吨化工有机危险废弃物绿色低碳资源化重大产业项目——绍兴凤登环保有限公司集聚提升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危废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将为化工产业废弃物开启“重生”通道,促进浙江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万亿级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之风,正劲吹越州大地。
减污降碳加快推进。眼下,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19个关于低碳数字应用场景、基础设施保障、低碳能源、低碳改造、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低碳升级等六大类减污降碳项目正开足马力推进。作为首批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将高标准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体系,探索可示范可复制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能源加快绿色转型。今年夏天,绍兴首个投运的百兆瓦级储能电站——新昌恒新储能二期项目正式送电,这也是全省首个大容量液冷储能项目。该项目一二期共可实现年放电量6000万度以上,节约标准煤约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2万吨。
储能电站好比一个大型“充电宝”,通过与周边的光伏和风电场相连接,在用电低谷期将电能储存起来,遇到用电高峰时就放电来补充电网负荷,形成了风、光、储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今年以来,绍兴市聚焦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保供,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绍兴市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152个,规模合计63.21万千瓦,完成率211%,规模居全省第一。
向绿笃行
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还融入绍兴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年来,绍兴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在构建天蓝、水清、土净、地绿优美环境的同时,高标准落实“幸福河湖”“美丽城镇”“国家级森林乡村”创建等工作,全力打造江南水乡新典范。
生物多样性保护稳步推进。聚焦顶层设计,绍兴市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的指标体系和大纲》,拟定《绍兴市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印发实施《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为全域生物多样性保驾护航。
政策引领在前,各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扎实推进。诸暨市浬浦镇陶姚村建立了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为濒临灭绝的地方农作物品种打造“诺亚方舟”;舜江源自然保护区、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61个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充分发挥观测、评估、科研等功能。
如今,浙东运河焕发新颜,引万千候鸟栖息;约200余种、十几万只野鸟驻足上虞海涂;弟兄鼋谷生态农场,全力保护濒危物种;8个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分布全市各地;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一体化推进,逐渐形成了具有绍兴特色的生态建设实践。
今年10月,绍兴再次以“魅力”之名登上了世界舞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系列活动——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发布了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入选城市名单,绍兴等9个中国城市成功入选。
在此之前,绍兴已成功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多个重量级荣誉。
为进一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绍兴还总结提炼了5类模式20个具有绍兴辨识度的转化典型案例,在向绿而行中打造高质量发展“绍兴样本”。以新昌为例,一方面,保护天姥山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为“唐诗之路”厚植生态基底,另一方面,以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为主线,构筑文旅融合的黄金游线,实现山绿民富。
“无废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风向标。它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一年来,我市把“无废城市”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突出产业化、法治化、系统化、数字化、社会化,建立健全固废综合管理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在向绿、向新的道路上,绍兴不遗余力、久久为功。推进公转铁、公转水;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用能预算管理;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绿水是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源头活水”,青山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
古越儿女正逐梦前行,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绘出美丽绍兴新画卷。